四川,这是一个人尽皆知的好地方,美景美食美女一样不缺,但是有多少人知道中国还有一个名叫三川的地区呢?有的人可能会说,我知道,三川是洛阳的古称(关陇地区的泾河、渭河和洛河地区)。其实渝帆说的不是指古代的地名,而是现在依然存在的地名,不是一个市,也不是一个县,而是一片区域的称谓,就叫三川地区。
三川地区位于青海省的民和县南部黄河沿岸,因这一片区域有三块人为划分的平川而得名,这三块平川分别名为上川、中川和下川。当地及其附近的人们称之为“川”或“川道”。“川道”借用汉语,是指黄土高原上山与山之间地势相对比较平坦、低洼的地方,即平川。
三川地区素有青藏高原小江南之美誉,这里东同甘肃省永靖县毗邻,南与甘肃省积石山县隔河相望,西与循化县和化隆县接壤。区内最低海拔米,这里气候温和,环境宜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青海省有名的瓜果之乡。
不过渝帆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并不是三川这个地区,而是这里的一项民间技艺——河湟刺绣,可能很多人对于这种工艺并不熟悉,名气自然比不上著名的四大名绣,甚至也比不上京绣、鲁绣、汴绣、瓯绣、杭绣、汉绣、闽绣等地方名绣,但它也是中国刺绣大家庭的一员,是青绣(青海刺绣)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能很多人对于青海的印象还停留在青海湖、茶卡盐湖、雪山草原、戈壁沙漠,其实青海的文化也是极为厚重的,而青绣便是其中的代表,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仅渝帆知道的就有河湟刺绣、土族盘绣、湟中堆绣、贵南藏绣、蒙古族刺绣、湟源皮绣、撒拉族刺绣、大通挑绣、平绣、剁绣等等。本文我们来聊聊三川地区的河湟刺绣。
河湟刺绣是青海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工艺美术之一,具有鲜明的地域和特色,年被列入第三批青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要了解河湟刺绣,我们首先得从河湟两个字说起。河湟与三川一样,其实都是指一片地或,不过河湟的面积比三川要大得多,泛指黄河上游、湟水流域、大通河流域,古称“三河间”。发源于此的河湟文化独具特色,与河套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一起,构成黄河文明的重要分支和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处三河间地区的青海省海东市自古以来物产丰富,而且生活在这里的汉族、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等多个民族在这里在历史长河中交融共生,孕育了土族盘绣、花儿、河湟皮影、河湟刺绣等优秀传统艺术文化,还有有着“东方庞贝”之称的“喇家遗址”、瞿昙寺等历史文化遗址。
在三川科技馆中,我们见到了当地的一些绣娘,据他们介绍,刺绣是他们生活中的日常用品,极为常见,尤其对于以前的女子而言,也是出嫁前必须学会的技艺,而且还需要自己绣出一些绣品来作陪嫁物品。
据说三川地区嫁姑娘时,娘家送亲的人会把新娘送到婆家后,在婆家吃宴席,叫作“下马席”。这顿宴席吃完后,马上有人把桌子收拾干净,送亲的娘家人在新娘的女性长辈的带领下,把带来的包袱一一放在桌子上打开,这些东西大到被子、床单、衣服等,小到枕套、鞋垫、荷包、针扎等物件,这就是“摆针线”。
正常情况下,摆针线的这些物件均要新娘子亲手绣制,所以,这个时候也是婆家人检验新娘子针线活的时候。东西摆出来后,婆家人以及前来帮忙的亲朋好友就会聚在桌前,品评这些针线活。如果针线活得到的赞赏比较多,娘家人就会很有面子。所以,旧时的三川人家,在女儿小的时候,家中的女性长辈就会教导她们做针线,以备能在出嫁时做出漂亮的针线活。
摆完针线之后,娘家人又会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衣服、鞋袜、枕巾、荷包等刺绣物品,分别赠送给婆家人,这是“抬针线”,送的范围依照新娘家的经济情况而定,经济情况宽裕的就给婆家大小亲眷每人一份礼物,经济不宽裕的就只给婆婆、公公、新郎的兄弟们每人送一份礼物。
渝帆注意到,河湟刺绣以平绣为主,另外还融入了当地的盘绣、拉锈、网绣、锁绣等绣法。做工精细,构图简练、色彩庄重、对比强烈、手法多样有着一种古朴的气息。
河湟刺绣用色艳丽,多数是在黑色的绣布上直接用鲜艳的色彩表现刺绣的主题,很少用过渡色,因而色彩明快,反差强烈。至于河湟刺绣的题材,则多表现河湟地区的本土元素。比如在常见的鞋垫上,刺绣的图案多为花卉,不过现在随着外来文化的进入,各种设计也融入了一些新的元素,人物、花鸟、山水都能看到。当地朋友告诉我们,河湟刺绣除了具有使用、装饰等特点外,还反映出河湟妇女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这些作品也展示了河湟地区绚丽多姿的高原风貌和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这也是青海旅游的内在魅力之一(更多精彩分享,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3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