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赣北山区。郁郁葱葱的荆榛树覆盖了整个山头,树丛间有阴凉的风吹过,传来窸窸窣窣的动静。
一队青年男女在其间迅速穿行着,一行五人,有人手里拎着箱子,有人怀中抱着婴儿。
卢志英担忧地看了一眼妻子张育民怀里的儿子,他才两个月大,不知道受不受得了这一路的颠簸。
他们应组织的安排,正要去接应一支红军队伍,然后返回中央苏区。但一小队国军正紧随其后,追赶着他们的步伐。
就在众人紧张地赶路时,张育民怀中的婴儿突然“哇——”地大哭起来。
嘹亮的哭声响彻山头,惊起了一行鸟雀,不远处正四处搜寻的国军闻声大喜,立马朝着哭声的方向赶去。
卢志英急得满头是汗,见孩子怎么哄都哄不好,就从妻子怀中抱过了孩子。他深深地看了一眼战友手中提着的机要文件,一手捂住孩子的小嘴,对着众人果断道:
“你们隐蔽,快!”
时间紧迫,国军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张育民尽管放心不下,但还是随着战友们一起躲到了茂密的树丛之中。
只见卢志英抱着啼哭不止的婴儿,疾步跑到了另一个方向的山梁后头。
带队的国军循着小孩哭声,立即调转了方向,朝着卢志英所在的山头而去。
孩子的哭声成了敌人的雷达,让他们的行踪完全暴露了。卢志英看了看怀里的孩子,红了眼眶。他想到了千万名红军战士们,想到了无数为国牺牲的烈士们,他一咬牙,将孩子挂在了身后的一棵酸枣树上,逼着自己转身离开了。
襁褓在树杈上摇摇晃晃,婴儿尖利的哭声响彻寰宇。
国军很快就来到了这棵酸枣树下,为首的张大炮见四下无人,不禁怒火中烧,将枪口对准了树梢上的婴孩,扣动了扳机。
卢志英空着手回到了妻子身边,张育民见状眼泪就淌了下来。卢志英紧紧抱着妻子,哽咽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几人还没走出几步,就听见身后的山头响起“砰”地一声枪响——众人心中顿时涌上一阵悲痛,作为母亲的张育民更是接受不了打击,当即就昏死了过去。
卢志英为了红军存亡的大局,忍痛牺牲了自己的亲生骨肉。他是我党优秀的共产党员,在情报工作上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多次救红军于危难之中。
毛主席曾说过:
“红军得以保存,卢志英同志功不可没。”
而卢志英牺牲儿子这一段故事,恰恰就是他为红军立下大功之后发生的事。
夫妻双双投身革命
卢志英在少年时期,就见证了军阀乱斗中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惨状。他当时就立志要投身革命,“推翻这个旧世界,过人的生活”。
年,卢志英加入了国民革命军,也是在此期间,他结识了一些中共地下党员。在他们的影响下,卢志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年起,卢志英就在组织的安排下投入了冯玉祥的麾下,在军中宣传革命,秘密发展了许多共产党员。
在敌人内部潜伏的日子尽管难熬,但他也并非孤军奋战。
年,他与女中共地下党员张育民发展成了恋人关系,两人互相扶持,生死与共,既是战友,更是一对密不可分的灵魂伴侣。
不久后,两人结为夫妇,周恩来还特地在百忙之中,抽空送来一对鸳鸯枕套,作为二人的新婚贺礼:
“祝你们白头偕老,革命到底!”
而卢志英夫妇也没有辜负周恩来的美好祝福,此后更加如胶似漆,尽管在革命最艰难的时候,两人也是共同度过的。
青年周恩来由于二人在工作上的默契配合与出色表现,年,卢志英夫妇二人受组织安排,来到了江西,负责地下情报工作。
打入敌内,在蒋介石眼皮底下“耍花枪”
众所周知,这项工作非常考验人的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卢志英却仿佛是天生为情报工作而生的一般,在敌内四处“结交朋友”,如鱼得水。
而卢志英结交的朋友中,有这么一位人物。
此人在卢志英的影响下,为党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后来两人还一起拯救了数万红军,画下了卢志英革命生涯中最精彩的一笔。
他就是国民党剿共保安司令部的司令莫雄,此人在国民党中堪称传奇,由于在北伐战争中曾经救过蒋介石一命,他的名字在国民党军中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莫雄这个人虽然身居高位,却和其他国民党将领不同,他在蒋介石争名逐利的过程中早已看清了其真面目,对国民党更是越发失望。
在此情形下,莫雄的心中便自然而然地对共产党产生了好感和向往。在多位中共地下党员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下,莫雄的思想进步得很快,甚至生出了入党的念头。
蒋介石哪里知道莫雄的想法发生了这么大的转变,他还指着这位英勇善战的部下为他“剿共”呢!
于是他这边刚下达命令,让莫雄配合“剿共”,莫雄转头就上报了组织:
“请转告组织,让共产党来吧!蒋介石要‘剿共’,我莫雄就通共、保共!蒋介石让我组军队,我就用他的拳头打他自己!”
卢志英瞧准了这一点,适时地来到了莫雄面前,诉说了自己的志向。
莫雄见卢志英胆识过人,身在敌营也敢如此率直,可见是非常认可自己,于是也不免对其心生好感。
这么一来二去的,两人便成了无话不谈的挚友。卢志英在莫雄的提拔下,顺利当上了参谋长,妻子张育民则坐上了附军医所所长的位子。
江西是红军的革命根据地,也是蒋介石重点“围剿”的地方,他非常看中莫雄的能力,还特地指派了两个保安团助其“剿共”。
为了进一步获取蒋介石的信任,得到敌人“剿共”的详细计划,卢志英想出了一条妙计——和莫雄一起深入苏区,“消灭”红军。
莫雄听取了卢志英的建议,带上“剿共”部队浩浩荡荡向红军驻地进军,与红军“真枪实弹”地打了起来。
他们所到之处,红军无不“溃逃奔走”,不到半年时间,德安的苏维埃政权就被尽数“破坏”了。
蒋介石屡屡收到捷报,在经过调查后发现,红军果然都被“肃清”了,不由得大喜过望,通报表扬了莫雄等人。
那么“消失”的红军都到哪去了呢?
原来,在卢志英等人的运作安排下,莫雄辖区内的红军已经全部转移到了其他地区。
两人配合无间,在其他地下党员的协助下,不仅为蒋介石上演了一出好戏,还给红军送去了不少枪支弹药。
获取“铁桶计划”,拯救数万红军
年,蒋介石在庐山召开了一场重要的军事会议。由于之前“剿共”的出色表现,莫雄也被特许参加了这场会议。
会议上,蒋介石的德国军事顾问提出了一个名为“铁桶围剿”的险恶计划。
他们准备派出30万大军,兵分多路包围瑞金,彻底消灭中央红军。
蒋介石吃过红军游击战的苦头,此次还特意准备了地雷阵、铁丝网以及大量的军用卡车,以防红军突出重围,逆转战局。
会议上,蒋介石胸有成竹的样子看得莫雄暗自心惊,会议一结束,他就马上回到了住处,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卢志英等人。
卢志英也吃了一惊,这个消息如果不尽快送到中央苏区,恐怕他们的革命力量会受到有史以来最大的打击。
几人一夜未眠,连夜分析了蒋介石的包围计划、详细指示。其中包括哪支部队会在什么时候到达什么地点,一道包围完成后,国民党又会用什么样的战术逼近瑞金等。
卢志英和莫雄在昏黄的灯光下一遍遍翻看着蒋介石的作战计划书,终于在天快要亮时,将几个关键点用特殊药水分别密写在了四本学生字典上。
密写完毕后,天光已经大亮,他们把这份绝密情报交到了项与年手中,让他前往瑞金,将情报转交给组织。
情报送出后,卢志英心中依然忐忑不安,项与年能否平安到达瑞金也是一个未知数。他于是又紧急发电报到瑞金,希望能够引起中央苏区的警惕。
不过此时党内的“左”倾思想正盛,这封电报能起的警示作用微乎其微,能否扭转局势,还是要看项与年的情报能否到达中央。
将力所能及之事都做完后,卢志英便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等待结果。
一个多月后,项与年不负众望,他历经艰险,几乎是爬着来到了瑞金的沙洲坝,亲手将这份重大情报送到了周恩来的手中。
项与年10月26日,红军踏上了举世闻名的长征之路。
毛主席拿到那份“铁桶计划”后也忍不住啧啧称奇。有了这份情报的帮助,毛主席带领着3万红军东奔西跑,将蒋介石的30万大军折腾得精疲力尽。
在成功摆脱了国军的包围后,连身经百战的毛主席也不禁连连感叹道:
“红军这次能够得以保存,志英同志功不可没啊!”
卢志英得到消息后也终于松了口气——红军安全了。
毛主席所言不虚,卢志英的确功不可没。这份“铁桶计划”是我军历史上最具分量的情报之一,可以说,这次一旦让蒋介石得手,等待红军的很有可能就是覆灭的命运。
大厦将倾之际,是卢志英等地下党员的力挽狂澜,革命的火种才得以保留了下来。
年末,蒋介石将莫雄调到了贵州毕节,卢志英也受组织的指示跟随莫雄来到了贵州。
年,张育民生下一对双胞胎,卢志英很是高兴,时常抱着两个小娃娃逗弄,一家四口的生活愈发幸福起来。
不久后红二、六军团到达毕节,卢志英夫妇前往接应红军队伍,由于路途遥远,两人就选择将大儿子留下,交由奶妈照顾,带着小儿子上路了。
没曾想,路上遭到了一伙国民党军的报复,也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那个幼小的孩子在国民党军的残害下,永远地留在了群山之中。
失去幼子的锥心之痛让张育民大受打击,她每每听到别人家中传来婴儿的啼哭声,就忍不住想到自己的孩子,悲痛之下人也消瘦了许多。
彭德怀从不轻易落泪的彭德怀在听说了这一消息后,也不禁潸然泪下,悲痛道:
“就连婴儿都在为我们的革命奋斗啊!”
卢志英心中又何尝不在滴血?但红军通过毕节后,蒋介石就抓住了莫雄通共的证据,将莫雄逮捕了。
革命情势危急,没有给这对痛失爱子的夫妇一点喘息的时间。
卢志英此时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正打算去营救莫雄时,他收到了来自组织的消息,称莫雄已经被成功营救,让他放心到上海去继续工作。
卢志英于是便带上妻子和大儿子,来到了上海。
与狼共舞,周旋于三方势力之间
此时抗日战争刚刚爆发,大批的侵华日军涌入了中华大地,其中许多首脑都在上海活动。
在这个特殊战场上,卢志英就是凭借着自己的文化优势和人格魅力,成功为我党获取了许多重要情报。
卢志英作为一名出色的情报工作者,不仅胆识过人,在文化知识上也造诣颇高。莫雄曾这样回忆他:
“无论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卢志英同志似乎无所不知。”
正如莫雄所说,卢志英早年还自学了日、英、法、德几门语言,说是天资聪颖也不为过。
来到上海后,卢志英夫妇开起了咖啡屋,用以传递消息和掩护身份。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卢志英得知日军驻吴淞海军的司令官保岛是个音乐迷,于是他便在咖啡屋中定期举办起了“中日琴弦演艺共赏会”。
音乐会吸引了许多热爱音乐的中日友人前来,也给咖啡屋带来了不少人气。
周末,卢志英照常举办音乐会,伴随着悠扬的乐声,他的目光在听众的脸上一一扫过,最后停留在了一个身着西装的男人身上。
根据他收到的情报,此人就是那个海军司令——保岛。
在一曲完毕后,卢志英便来到了保岛面前,操着一口流利的日语,借着音乐的东风搭上了保岛这条大船。
卢志英投其所好,经常带着二胡去拜访保岛,两人便逐渐成为了“挚友”。
凭借着保岛这层关系,卢志英向组织送出了许多关于日军的情报,甚至还大着胆子向保岛讨要过一批物资。
当时,新四军在艰苦抗日的过程中,还时不时遭到国民党军的骚扰,弹药枪支等物资都处于极度匮乏的状态。
卢志英在了解到情况后,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找这么多物资,于是他就冒险找上了保岛。
保岛亲切地将这位小老弟迎入家中,却听他开口道:
“最近‘共匪’以及各路土匪活动猖獗,我一远房亲戚不堪其扰,所以想着组建一支武装队伍与之对抗,眼下还需要一批枪械和药品,不知保岛兄能否帮帮小弟?”
说罢,便拿出了一大箱子钞票,摆在了保岛面前。
保岛虽然对卢志英的说法心存疑虑,但却并没有怀疑他的身份。他于是接过了那一箱钱,爽快地应下了卢志英的请求。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受到重创,情报和物资的缺口亟待解决,卢志英肩上的担子也愈发繁重起来。
由于此前在上海多年的经营,卢志英很快便进入了日伪特务机关,打入了核心部门。随着在卢志英源源不断地送出情报,他暴露的风险也逐渐增大。
年,日本投降。日本军营愁云密布,再不复往日嚣张气焰。保岛也在军营之中,他心情沉重,为自己和家人的未来惶惶不安。
卢志英轻车熟路地来到了保岛的帐中,向他提出了最后一个要求。
“你要我的军械装备?你是共产党员吗?”
面对保岛的质疑,卢志英再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了,他笑着点了点头。
保岛不由得感慨万千,同时也对卢志英长期在上海活动的能力感到由衷的钦佩。
尽管上头规定只能将武器交由国民党,但保岛为了给自己和家人留条后路,还是将海军司令部的所有武器和物资交给了卢志英转运。
此后,卢志英又投身到了解放战争之中。
他利用从前在国民党军中的人脉,打入了中统特务机关。
但卢志英没有止步不前,他借着中统与军统之间的矛盾,将中统的情报暗中透露给军统,于是又搭上了军统这条船。
“脚踏两只船”的卢志英掌握着大量的情报,很快就在京沪杭地区建立起了一张密不透风的情报网络。
倒在解放前夕,烈士长眠雨花台
但好景不长,卢志英手下一个叫做张莲舫的小人出卖了他。此人赌博成性,为了一点蝇头小利,便向中统告发了卢志英的真实身份。
中统立即派人将卢志英抓了起来,在狱中对其进行了严刑拷打。
从参加情报工作的那天起,卢志英就想到自己可能会有这么一天,但他无愧于祖国和党,无愧于这片养育了他多年的土地,他不愿认罪,也不肯招供。
卢志英一家三口年合影中统局长见卢志英是个硬骨头,便把他的妻子和儿子都抓到了狱中,企图软化他的意志。
看到丈夫浑身的伤痕和浮肿青紫的脸庞,张育民痛苦地流下了眼泪,她紧紧牵着儿子的小手,一言不发。
而卢志英始终都没有低头,他尝遍了辣椒水、老虎凳的苦楚,受尽了电椅、绞头的酷刑,也没有向敌人透露半个字。
在狱中,年仅十岁的卢大容心中既惶恐又崇敬。父亲被敌人折磨得满身伤痕,但他在神志清醒时,仍会教自己读书写字,父亲还时常教导自己:
“孩子,你要好好学习,将来的世界是你们的,只有学好本领才能为国效力。”
卢志英话语中充满了对儿子的期冀,但他却再也没有机会等到儿子长大成材的那一天。
年12月27日,在这个寒冷的冬夜里,卢志英被人堵住嘴,硬塞到了一具木棺里,随即被埋在了雨花台冰冷的泥土之下。
此后不久,全国解放,但众人却怎么也找不到卢志英的遗骨。
直到年,上海市公安局抓获一个特务,这才从他口中得知了卢志英遇害的具体地点。
张育民收到消息后,立即前往确认,只见木棺薄薄的盖子上抓痕密布,棺内的骨架凌乱不堪,可见卢志英是在棺内活活窒息而死的。张育民终于忍不住痛哭失声……
毛主席亲自为卢志英颁发了第60号烈士证书,以慰烈士在天英灵。这位活跃在隐蔽战线上的战士,终于在被害三年后得以安息了。
文/木中青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