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亲身经历过或注意到别人出现这种问题:
在自家的床上睡觉会很有安全感,睡得也很安稳。但一旦旅游或出差换床后,甚至只要不是在经常睡的床上,安全感就会缺失,难以入睡或睡得很浅呢?
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认床”,睡眠专家称之为“第一夜效应”或“首夜效应”。
一、认床是性格原因引起的吗?
事实上,我们中只有一半人能在陌生环境进入深度睡眠,其余人或多或少都会经历这种问题。
人们往往觉得认床的人性格会特挑剔,特事儿。但实际上,认床和性格没有直接关系。
认床是人体睡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警惕行为,以保护我们自己的安全免受不可预测的潜在威胁。换句话说,人们真正“认”的不是床,而是足够熟悉的环境。
二、人们如何启动“警惕机制”呢?
科学家通过睡眠实验进行验证,对被试者在睡眠中的大脑进行神经成像后发现:在换床后的第一天,人体左右脑半球会出现慢波不一致的情况,表现出不同的睡眠深度。该差异主要发生在大脑的默认网络处。
(默认网络:一个联系多个脑区的网络系统,在人们走神、做白日梦、注意力分散时活跃,使大脑短暂地脱离工作状态,让大脑在清醒时获得休息。在睡眠时,大脑的神经网络大多处于休息状态,而默认网络却不会完全关闭,它会担当“守夜人”的角色让大脑得以休息)
此外,在睡眠实验的第一夜短暂地播放一些“异响”,被试者左右脑半球对这些声音的应答也会截然不同:相对“清醒”的左脑半球的振幅反应更为激烈。这意味着人体左脑的警觉程度更高,因而更易被外界环境干扰,产生睡眠障碍。
因此,当人们所处的睡眠环境稍微有一点声响,左脑就会立即叫醒处于深睡状态的右脑,从而导致人们立刻醒来,导致睡眠质量变差。
三、如何迅速熟悉环境“骗”过大脑呢?
认床其实是大脑面对陌生环境的一种保护机制。要想缓解认床问题,就要用点方法欺骗一下大脑:这个环境对我来说很熟悉、很安全。
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培养一套你喜欢的睡眠物品和睡眠行为模式,把它带到你入睡的地方。
1、带上自己经常使用的枕头或枕套
研究发现,很多认床者最主要是认枕头,想念自己熟悉的味道。所以外出可以带上自己的枕头,不方便的话可以用枕套或毛巾代替。这可以让自己在陌生的环境之中依然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气息,从而达到改善认床现象的效果。
2、睡前泡热水澡
出差在外行程一般都非常忙碌。睡前泡一个舒服的热水澡,不但可以快速解乏,还可以让身体更快进入睡眠状态。但水温不宜太热,37℃~40℃为宜,否则可能导致心跳加快,刺激交感神经,反而会让人感到兴奋。还可以在泡澡水中加入几滴精油,可以让人变得更加放松。
3、睡前喝杯热牛奶
泡完澡后,可以喝上一杯热牛奶,更有效地促进睡眠。酒店客房服务里一般都可以提供,一个电话,温热的牛奶就送到你的房间。或者自己购买鲜奶,烧开水后将牛奶隔水放进去温热即可。一杯热牛奶促进睡眠的效果有可能比安眠药更好,而且不伤身体。
4、使用睡眠耳塞
认床的人在睡觉的过程中会很容易因为一些声响而醒来。要改善自己的睡眠质量,可以通过使用睡眠耳塞的方式,让自己进入安静的睡眠环境之中,防止自身受到外界噪声的困扰。
#睡眠健康#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