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家务活,许多孩子却嗤之以鼻或望而生畏,因为他们很少体验到如何做家务。有位初中学霸的妈妈打电话咨询我问题,后来谈到孩子做家务时,她说:“我只需要他把学习搞好就行,家务从不让他沾边,我也不需要他做家务。”所以,在妈妈眼里,学习比做家务更重要,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妈妈这样想也并没有什么错,短期不难看出什么,但长期这么做就容易出问题。因为孩子没有机会做家务,就无法体会做家务的乐趣,从而也无法发展出自我在家庭中的价值感。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父母特别喜欢用奖励的方式来激励孩子做家务,有的是物质奖励,有的是精神奖励,还有的是金钱奖励。谁不喜欢被奖励呢?但是,有些奖励用错了地方,也会带来负面的影响。昨天有位妈妈告诉我,说孩子放寒假了,总得找点事给孩子做。于是,她想到可以开始锻炼孩子做点家务。那天上午她找到孩子说:“儿子,快过年了,我们一起把家里打扫打扫,三室两厅的房子,妈妈一个人忙不过来。”没想到,妈妈话音刚落,12岁的儿子这么说:“屋子又不是我弄脏的,凭什么要我打扫?”妈妈不想和孩子起正面冲突,冷静了一会儿说:“不是你弄脏的就不打扫了吗?要怎样你才打扫呢?”儿子:“要我打扫可以,你给我什么奖励?”妈妈说:“你想要什么?”儿子:“洗碗一次5元,扫地一次5元,烧开水一次2元,其它的我就不做了。”妈妈说不过儿子,很无赖地先答应了。心想,钱也不多,就当是给孩子的劳务费好了。妈妈和孩子达成口头协议后,孩子还是蛮乐意地做起了家务活。孩子饭后主动洗碗,接着趴在地上抹灰,钻进沙发底下扫垃圾,做家务的动力十足,之后妈妈就给他结算了下,孩子每天可以赚到20块钱。但新的问题来了,凡是需要孩子帮忙的时候,孩子就问:“做一次给我多少钱?”否则,就不干了。这让妈妈很苦恼,不知道如何是好。一个是不让孩子做家务,一个是用金钱奖励孩子做家务,不同的父母,养育方式也不同,所带来的问题也不同。父母思考:到底要不要让孩子做家务,将金钱和家务活联系在一起好不好?答案是:一定要培养孩子做家务,尽量不要将金钱和家务活联系在一起。为什么呢?「奖励短期有效,长期无效。因为,奖励会拿走孩子体验做家务的真正乐趣,无法发展出孩子的责任感和价值感」很多父母担心孩子不做家务而变得懒惰,这个担心不是没有可能,久而久之,孩子就认为家务和自己没关系。做家务原本可以让孩子体验到自己是家庭的一份子,学会体谅父母,通过做家务锻炼孩子的独立性,同时也培养了责任感。可是奖励,却让孩子无法体会到这一切,是短期有效,但长期无效的。许多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只是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没有注意技巧,就把孩子给带偏了。「不让孩子做家务和用金钱奖励孩子做家务活所带来的后果」在父母的干涉下,完全不给孩子机会做家务,更容易培养懒惰、自私、没有自理能力的孩子。做家务是一种良好的习惯,而习惯要从小培养,从小没有做过家务的孩子,长大了也不会喜欢做家务。竟然孩子是家庭的一份子,那么,家里的家务活应该人人有责。如果是因为孩子不肯做家务,不配合父母,你用金钱奖励孩子做家务的话,那么就无法发展出孩子的责任感。(孩子会觉得家务活和我无关,可做可不做)孩子学会了“讨价还价”或“谈条件”。换位思考下,当父母习惯性地给做家务的孩子奖励,如果哪天不给奖励了呢?孩子还会不会一如既往地做家务?大部分被习惯奖励的孩子,都会丧失主动性。所以,做家务的动力主要来源于金钱的奖励,而不是体验做家务这个过程,因此,奖励会“拿走”孩子做事的内在动力。正面管教创始人之一琳.洛特女士在她的著作《没有战争的家务》一书中提到:家务不再是一项让人厌烦、无奈、不得不做的工作,而是父母训练孩子尊重、智慧、责任心、合作等面向未来的品格和技能的最好道场。不同年龄孩子可以做的家务清单: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人生的意义,在于合作、贡献、对他人感兴趣。而做家务,可以帮助孩子体验到合作的力量,为家庭和集体做贡献的能力。不同年龄的孩子,可以做的家务活也不同,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来进行引导。适合2-3岁孩子的任务:摆放餐具、抹桌子、收拾玩具、扫地、洗菜、倒垃圾、给花浇水、收拾餐桌、把东西归位、喂宠物、自己到衣柜里拿衣服、整理书柜等等。适合4岁孩子的任务:收拾餐盘、摆放餐具、抹桌子、洗盘子、打扫房间、抹灰、在商场寻找商品、收拾房间、整理玩具柜、拖地、给垃圾分类、把要洗的衣服放进洗衣机里、给植物浇水、帮忙洗车、叠衣服、收拾袜子、整理鞋柜等等。适合5岁孩子的任务:制定家务活计划、打扫卫生、陪父母买菜、洗菜、给衣服分类、接电话、倒垃圾、浇花、洗车、把洗好的衣服收拾好、整理房间、清理厨房垃圾、整理卫生间等等。适合6岁孩子的任务:洗蔬菜、帮忙晒衣服、做玉米饼或鸡蛋饼这样的简单食物、收拾自己的书桌、整理抽屉、带宠物散步等等。适合7岁和8岁孩子的任务:擦洗自行车、清理地板、清理卫生间、打扫房间、给宠物洗澡、清理宠物粪便、叠被子、洗水果、炒象青菜和西红柿炒蛋这样简单的菜、清理冰箱、整理阳台、收晒干了的衣服、整理沙发等等。适合9岁和10岁孩子的任务:整理自己的房间、整理卫生间、擦镜子、拖地板、倒垃圾、帮家里买菜、买调味品、换床单和枕套、自己洗衣服、洗袜子、刷鞋子、煮饭、整理衣柜等等。适合11岁和12岁孩子的任务:整理和擦洗冰箱、整理收纳架、厨房帮忙打下手、帮忙买菜、跑腿、修理玩具、修理椅子、安装新买回来的柜子、帮忙晒衣服、收衣服、整理阳台、洗碗、洗车等等。如何通过做家务,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首先,培养孩子参与做家务年龄越小越好。我外甥一岁半,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自己扔纸尿裤。有时候大家吃完饭,擦玩嘴巴的餐巾纸请他帮忙扔垃圾桶,他却像快乐的小鸟似的,飞奔做做,做完后家人都会对他表示感谢。看得出来,做这些简单的家务他乐在其中。所以,父母可以在孩子一岁后会走路了就开始启蒙,做一些孩子利索能力的小任务。其次,召开家庭会议,发挥集体群策的力量家庭会议的原则:不批评、不指责、不说教。家庭会议的分工:主持人、记录员、计时员。家庭会议的流程:01、感恩和致谢。02、议题(头脑风暴:探讨关于家庭会议如何安排)03、全家人特殊时光。来分享下我自己家关于家务活的家庭会议:大家认领工作后,第一个环节由主持人开始带领全家人进行感恩和致谢,对家庭的每个成员表达感谢,这个环节帮助孩子体会到家人的辛苦,学会关心家人;第二个环节是议题,就家务活进行讨论,每个人发表自己的看法,该如何合理地安排家务活。记录员记录每个人的建议,最后大家一起决定采纳哪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切记,不要将家庭会议变成批判大会)记得那一次是棠哥想出来的办法:我和棠爸还有棠哥三个人,轮流抽勾,三张纸条上备注的家务分工不同,结果是棠爸打扫所有的地板,我打扫客厅、大房间和厨房、棠打扫卫生间和小房间。最后,大家达成了一致,并且实行一周,大家互相监督执行。这个环节既培养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主动参与做家务的意识和兴趣。第三个环节是特殊时光。全家人玩了一个有趣的传纸团游戏,在轻松、愉快的特殊时光里,我们结束了这次有效又有趣的家庭会议。家庭会议,为全家人提供了一个交流和解决了问题的平台,同时,大家能感受到平等、尊重以及参与讨论家务和贡献智慧的重要性。另外,教授孩子做家务的技能父母有时会抱怨孩子做家务做不好,比如碗洗不干净,地拖不干净等等,其实,孩子正在通过不断犯错的过程中,学习如何做好家务。当发现孩子做不好时,不要批评孩子,而是耐心教授孩子做家务的技能,这一点很重要。可以把一个家务细分成好几个步骤,一步一步地教孩子会做,有了不断尝试的过程,最后才能做好。例如,我们家棠哥洗碗总是洗不干净,我会把洗碗分成几个步骤,手把手地教授他如何洗干净碗的技能。第一步:在盆里放好水,放入适量洗洁精;第二步:开始清洗(碗的里面和外面都要洗到),第三步:冲洗干净,2-3遍。后来,发现他的碗越洗越干净,说明他完全掌握了洗碗的技巧。作为家长,既不要去强迫孩子做家务,又要引导孩子爱上做家务,这需要智慧。在与孩子、家人相处的过程中,父母多强化与家人之间的联系,请求孩子的帮助,共同分担家务,而不是要求孩子。根据不同能力和年龄分派工作,创造培养自尊和为家庭做贡献的机会。父母改变方法,孩子也会随之改变。今日讨论话题:你的孩子一般会帮忙做些什么家务?欢迎你留言。我是灵动育儿,鼓励咨询导师、正面管教导师候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育儿路上,我们一起成长!感谢你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81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