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织物白度和毛效不佳的问题白度不佳包括白度不纯正、不均匀、局部出现黄斑等,润湿性不达标包括毛效达不到8~10cm/30min,毛效不均匀,瞬时毛效差等,这与棉织物坯布的质量有关,如低级棉含量多,纱支较粗,克重较大的面料往往白度与毛效不易做好,当然最关键的是工艺制定及助剂选用问题。包括以下几点:对漂白白度的影响因素
1,H及NaOH量必须充足
H和片碱的量是影响白度的最关键因素,H在前处理后不仅起到漂白色素的作用,而且具有去杂作用(特别是去棉籽壳);片碱提供H漂白所需的碱度(pH),虽然书本理论上都把漂白最佳pH值控制在10.5,其实在实际生产和应用中,10.5的pH值得到的白度很差,实际片碱用量要远高于10.5的pH值。
2,氧漂稳定剂
含硅的稳定剂的确能够提高漂白的白度,对于非硅类氧漂稳定剂,在织物漂白过程中,对白度的提升到底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起到多大的作用,似乎没有人搞得清楚。大部分实验的结果是加不加稳定剂白度都一样。但是使用氧漂稳定剂对金属离子的螯合是有用的,至少可以帮助减少漂白损伤。
3,漂白的活化剂
很多的学者不断的追求低温下的漂白,不断地寻找低温甚至低碱条件下双氧水的活化剂,殊不知温度和片碱就是最有效和最廉价的双氧水活化剂。最终的低温漂白结果是:在相同双氧水用量的条件下,白度与高温工艺差得很远;在相同用量的精练剂条件下,毛效也差得很多。最终不得不猛加双氧水和精练剂提高低温漂白的白度和毛效,也就是节约了蒸汽能源,浪费了助剂,同时对后续染色留下隐患。对织物毛效的影响因素
⑴,氢氧化钠的用量片碱的用量多,会有效地提高毛效,但是也要考虑污水的处理以及织物的强力损失,尤其是做氧漂一浴,更是要严格控制片碱的用量。总之,前处理若想获得良好的毛效,必须要有足够的碱用量,一个例子就是目前一些所谓的精练酶或者粉状精练剂,提供碱剂的成分主要是五水偏硅酸钠和纯碱,使用过程中就出现了碱性不够,往往染厂会在使用过程中还会补充些片碱,或者是助剂商在生产粉状精练剂时拼混一些珠碱。
⑵,表面活性剂的选择随着时间的发展和设备的改进,织物的前处理工艺和流程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整个前处理工艺有流程变短、耗水量减少等发展趋势。很多的前处理精练剂的配方已经不再适合现在的精练工艺。比如在梭织物的前处理如何提高化学浆料的退浆率;针织物的前处理如何提高小浴比工作液的除油与毛效。另一方面,一些新的表面活性剂种类也不断地应用到前处理之中,如比常规AEO效果更好的异构十三碳的脂肪醇醚(iso-AEO),具有极佳的分散乳化性能的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FMEE)及其磺酸盐(FMES)等,都已在织物前处理过程中获得广泛的应用,尤其是FMES,凭借其耐碱和分散净洗性能,在梭织物的前处理中可以得到极高的退浆率。
⑶,充分的水洗织物练漂后洗涤非常重要,要清洗干净去除下来的杂质,保证白度和毛效。尤其是对浆料的去除,练漂后的热水水洗尤为重要。
编辑:纺织印染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