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枕套 >> 枕套发展 >> 正文 >> 正文

美国幼儿园用手工引导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来源:枕套 时间:2024/12/26
作者:粒粒图片:粒粒记得女儿开学时,老师开出来的“文具”单里和学习相关的东西寥寥无几,大都是胶水、剪刀、餐巾纸、湿纸巾等东西。当时就心存了一个疑惑:看来幼儿园里是真的不学习的!悄无声息的,一个学期过去了。回想这几个月,真的明白了老师的用心良苦:基本每天都有手工,需要剪啊,粘啊、画啊,所以当时准备的东西也不足以为奇了。幼儿园里并不是不学习。相反,他们也有每个学年的学习目标,比如这一学年孩子的单词认知需要掌握多少,数学要达到什么水平,基本每个星期都会测试,每天都会学新的内容。只是无论是字母,还是数字,都是和手工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剪形状、粘贴、涂色、配图等。这样做无非一是考虑到趣味性,最大程度上用吸引的方式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二是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通过亲自动手来体会学习的乐趣,在做中找到方法和方式,在不段的实践中反复锻炼自己。心灵手巧一词应是最好的解读,反过来,手巧了,心的灵性也会提高。孩子都喜欢游戏,手工其实也是游戏的一种。在平常的亲子互动中,只要是提到和小妞一起做点什么东西,她基本都会兴高采烈、欣然同意。由此看来,陪伴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和孩子一起动手。其实“动手”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一起做家务,一起做手工,一起画画,一起做游戏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家长稍微动点心思,把也沉下来,放慢节奏,孩子就会全然沉浸其中,无比快乐。这种“动手”的陪伴可以说与阅读陪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所有的阅读都离不开生活,而所有的生活又在阅读中得到升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再有,趣味性是孩子成长中必不可以的要素之一。唯有吸引,才会更加主动的学习,如若是变成强迫,就变成了被动。前者,是孩子自己在承担学习的责任,她愿意学,学习自己的事;后者,责任发生了转移,孩子在父母的“权威”压迫下学习,责任转嫁到了大人身上,孩子是为大人而学习的。这两者之间,有着天壤地别的差异,效果也自然是不同。这一个学期下来,观察孩子的成长,发现她的动手能力有长足的进步,且越来越独立自主,更重要的是她喜欢上学,提及老师和同学,都是一副乐不思蜀的模样。我想,这自然是和学校很有趣有着极大的关系,否则,上学很无聊和压抑,不就成了一种唯恐避之不及的折磨了吗。学校里的手工课时常和节日联系在一起。每有一个节日,基本上所学的东西都会围绕着节日要素转。万圣节的时候,孩子们到农场玩,自己摘南瓜。课堂里则有南瓜的手工,画、剪、制作,学习和南瓜相关的单词。感恩节的时候,每个孩子要求带到学校一个旧枕套,当天中午去学校和孩子午餐,才发现原来枕套摇身一变,变成了印第安人的服装,孩子自己在“衣服”上写画,自己制作头饰和挂饰。另外,还有火鸡“化妆”大逃亡的手工和手印变火鸡等手工。圣诞节的时候,每个孩子都准备了一件白色或浅灰色的衣服,去他们班里参加圣诞派对时,才知道衣服变成了“雪人”,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孩子们自己制作了衣服和图案。此外,还有自制驯鹿小绘本等等,也都充满了趣味性。圣诞派对之后,学校开始放假,第一个学期的学校生活拉上了帷幕。回到家里,小妞神秘兮兮地拿出一个纸袋和一个信封,说:“妈妈,这是我送给你的圣诞礼物,但是你现在不能看,要等到圣诞节才能拆开。“说完,非常郑重地把它摆在圣诞树旁边,和其它礼物放在一起。是什么呢?我非常好奇,发现自己也和孩子一样傻乎乎的。对于礼物,有一种期待和向往,尤其是当它赋予了神秘感之后,就急于想知道它是什么。终于等到拆礼物的时候,我迫不及待。拆开后,信封里是小妞班里的集体照,老师做成了塑封圣诞卡片。纸袋里是小妞做的好几个圣诞小手工,老师也塑封起来,并附有小妞的圣诞卡片:妈妈,圣诞快乐,我爱你。那一刻,我体会到了一种关于礼物的前所未有的意义:无关奢华,无关价格,只有爱、感恩与关怀。正因这样,节日才有了其更加深刻的含义。-END-感谢阅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8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