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枕套 >> 枕套分类 >> 正文 >> 正文

孩子真正的优点不等于父母眼中的优点,聪明

来源:枕套 时间:2023/4/4
白癜风多久能治疗好 http://pf.39.net/bdfyy/qsnbdf/190616/7220829.html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优点,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讲,这个优点有的时候却很难转化为行之有效的优势。就拿“优点”这个词来说,说出来人人都明白,但是为了能让给位看得明白且信服今天的内容,我就必须得把这个词解释清楚。一个简单的词汇解释明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这就是说的难以转化为“优势”。

优点简单来说就是某项指标优于一般人,且这项指标具有一个大众认可的审核标准为前提。比如跑得快是优点,因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都有一个可以数字量化的平均值,时间短于平均值就被定义为了优点。

这是第一重定义,但要彻底明白什么是优点,只看表面肯定不行,所以就需要我们深入一步看看优点的第二重定义。

如果在理论上加入特点的环境因素,以及特定人群的圈子里。再来判定优点的话就需要有深层次的参照物。前面说了一个人跑得快是优点,但是当这个人去参加大型田径比赛,所有人都跑得快,他和那些跑得快的相比并不是很突出,甚至在这个圈子里还是个跑得慢的,那么到了这一层面,基础化的优点就不再能被称之为优点了。

今天就跟各位讲两个我所见到的真实故事,很多时候家长总会以自己的视角去衡量孩子,忽略了孩子的内心,在这种前提下的所谓优点真的是优点吗?

事件一:我们孩子从不让大人给买东西

这周末在一个家长群里聊起了孩子暑假出去游玩的问题。一位家长说自己孩子从小就看见什么新鲜就让给买什么,买回去不新鲜了就扔一边。这次出去旅游也是,看见啥就要买啥,结果两箱子都装不下了。

另外一位家长这个时候却说自己孩子从小就很懂事,今年七岁了有的时候带她去便利店超市或者路过炸鸡店,问她想吃什么?想要什么?孩子都说不要。

一个七岁小学生真的定理那么强,无欲无求到这种地步了吗?换个角度想,一个七岁的孩子就如此无欲无求,这是不等成年就要看破红尘的节奏吗?

其实多数时候发生这种情况,并不是孩子真的懂事,而是他们早就被拒绝习惯了。这才是真相。当家长从小教育孩子们要听话的时候,孩子的心灵成长和自我意识也就从那个时候受到了严重的束缚。他们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连孩子最基本的食欲和物欲都刻意隐藏。看不到这个层面背后的真实逻辑,总有一天会让孩子今天的优点成为明日的壁垒。

所以下次当孩子问家长要东西的时候,家长就算不买也请给孩子说明原因,比如糖果吃太多了会坏牙齿,零食吃太多了会闹肚子,而且零食里面添加剂很多,还会引起其他疾病,所以吃零食要定量,最终约定只买一个,而且当天不能再吃其他零食。

如果当你也发现孩子不问你要东西了,千万别盲目的认为这是优点或者标榜自己多么会教育。那是孩子开始不信任你的表现,一个连父母都不信任的孩子,怎么能说父母的教育是成功的呢?

一次两次,孩子选择不表达真实想法,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变成一个随大流,缺乏自我主见又不敢于争取的人。儿时的影响会伴随一个人一生,也不要错误地以为等孩子长大以后就会好。试问一个小苗从钻出地面就有了瑕疵,长大以后就会好了吗?当出现这种情况要理性分析孩子是真的懂事还是不敢表达?如果是真懂事的话也要想想孩子为什么懂事的逻辑,我不相信有的孩子天生就懂大人的人情世故。友善的蹲下来多句嘴问问孩子为什么不想要,你会发现你之前忽略的细节。

事件二:孩子才七岁就跟我谈条件

事件二的孩子就是我儿子。你没看错就是那个不满五岁就靠自学识字过千可以在幼儿园升国旗的时候读稿演讲的那个小孩。事情就发生在上个星期,因为放暑假我让他回他奶奶家住了几天。好几次奶奶要求他帮忙做家务的时候,他立刻会跟奶奶谈条件,比如他只把枕头装进枕套,奶奶负责铺床,还有就是帮奶奶打水要额外让他多吃一根雪糕。

我母亲把这些告诉我说他太精明。我回想一下其实平时我跟他就是这样的相处方式。我需要他帮忙的时候会主动跟他谈条件;反之他要我帮忙的时候我也会实施分配法则让他懂得别人不会无条件永远白帮他。

渐渐他也学会了做什么先谈条件。至少在我的视角看来孩子乐语主动表达未必是坏事。就算是成人的世界里,如果你看到一个你喜欢的东西,但是标价远远超过你的估值,那么谈条件、讲价钱不是理所应当吗?就因为孩子是你亲生的就不能跟你谈条件,完全服从于你吗?难道你想再回到“事件一”吗?

关于谈条件你得分清楚一个前提是条件是双方都有利还是单纯利己角度。比如一件你喜欢的商品价值两百,但是标价三百,你从三百谈到两百是你的权益。但如果反之一件商品明明值三百,你非要两百拿就是无理条件。

谈条件的过程也是孩子表达的过程,通过孩子谈条件的内容你也可以从中分析出孩子的性格特征,掌握孩子的性格特征才能找对方向培养好孩子。

今日小结:

好与不好不要仅看表面,很多父母觉得自己没什么问题但是孩子就是没有朝理想方向发展,有的时候真的是一个视角的问题。尤其是在家庭教育过程中,站在孩子的视角看待问题很重要,千万不要忽略。那么本期分享到此结束。如果您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遇到什么棘手的问题,也欢迎留言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39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