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某海上风电场一景。 赵含之 摄
(两会观察)如何稳步迈向“双碳”目标?代表委员建言“精准解题”
中新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黄慧)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任重而道远。年是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全面铺开的第二年。
如何找准关键方向,把握好步骤节奏,稳步完成“双碳”目标?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聚焦发展短板指出有效路径,为实现“双碳”之路建言支招。
借力创新精准“解题”少走弯路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各地已陆续启动相关工作。然而摸着石头过河,基层落实中也出现了精准化、精细化控能不足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浙江省委会副主委王坚表示,部分地区控能对象略显片面,控能减排工作也未从产业链保供角度进行周全考虑。
为此,王坚建议科学部署设计“精准控能”机制,建设现代化智慧电网推进数字控能,加快搭建符合产业升级、生产需要的“双控”体系,强化全产业链主体用能保障,扎实推进碳达峰工作。
如在“建设现代化智慧电网推进数字控能”方面,王坚建议,建设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以数据模型算法赋能电力供应,驱动企业的风能、屋顶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协同优化调度,实现区域清洁能源基本全额消纳,同时大力实施“5G+智能电网”建设,实现电网海量终端设备的“全程控”。
此外,王坚还建议强化全产业链主体用能保障,如围绕重点产业集群,排摸产业链龙头及上下游配套企业情况,制定“一企一策”“一链一策”的控能计划。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主动拥抱低碳发展?
将目光聚焦印染助剂行业,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表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纺织印染助剂市场需求持续增加,使用的包装桶数量也日益增多,但目前包装桶不能有效地实现循环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
他以一组数据进行介绍:据统计,印染助剂包装桶使用量每年达到万只,且复合年均增长率到达5%,但目前行业内仅有40%的包装桶作为周转桶循环使用,循环使用率低。
立足行业实际,徐冠巨认为可对现有回收模式和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危险废物豁免管理的理念拓展应用于印染助剂行业包装桶管理,实现行业内供应链与循环链的无缝衔接,建立起“销一收一”模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行业内符合循环利用条件的包装桶在收集、贮存、运输、清洗等环节进行危险废物豁免管理。
聚焦碳排放“大户”发力拥抱“绿色”
汽车尾气是公认的碳排放“大户”。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认为,以新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交通工具可实现零排放,是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的最好选择。
为此,张天任建议从国家层面明确动力能源转型规划,让更多汽车企业、能源企业发展的方向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清晰。同时,他认为应完善交通领域新能源应用环境,研究出台新能源应用配套政策措施。如,在公共交通方面使用新能源加大财政补贴力度;在个人出行方面实行道路通行、停车费用减免等优惠政策,引导全社会绿色低碳出行。
张天任还建议包容支持新型动力能源发展,不能限制铅蓄动力电池发展,让低速电动车技术路线由市场和消费者决定。
“甲醇已经成为全球业界公认的一种新型清洁绿色能源,是构建未来绿色能源的重要选择。”全国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表示,推广应用甲醇汽车是实现交通领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一条最为现实有效的路径。
李书福建议,将甲醇汽车纳入新能源汽车发展体系和管理范畴,给予甲醇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同样的政策支持,带动更多的企业投入甲醇汽车的研发,加快实现交通领域碳中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1805.html